2)第四百零八章 没见过你这样疼人的_重生之19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牟其中的言论和行为,使得他在后人的眼里更像是一个妄想症患者。

  不仅策划了一大堆听上去就吓死人的“宏大计划”,而这其中就包括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50公里、深2000多米的口子,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入中国干旱的西北地区,使之变成降雨区。

  不过这个计划最后变成了葛大爷对徐帆的“牛吹”。

  八、九十年代的“牛人”不仅仅是牟其中一人,还有皖人仰融以少量资金控股资本质量良好却暂时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在免税天堂设立“壳公司”,以“中国股”概念在海外上市套现。

  跟喜欢高调行事的牟其中相比,其精妙圆融和国际化特征有过之而无不及。

  1992年10月,“华晨中国汽车”在纽约成功上市,融资7200万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一例。对纽约证交所来说,这也是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只正是挂牌的股票。它在当年的美国股市轰动一时。

  但在秦凡的眼里更牛的人却是:黄鸿年!

  这个人“牛”到他能经常与中央领导人聊天”。他有不少张照片,一些中央领导人抱着他的女人与他全家快乐地合影。

  每到年底,各地的中策公司总经理前来北京汇报工作,他必包下中央领导接见外宾的钓鱼台国宾馆某号楼,总经理们进来都要验证登记,每个人汇报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气氛即轻松又肃穆,很让来者肃然起敬而终身难忘。

  92年在大陆自从收购山西橡胶厂后,就在内地不停地刷新自己的收购记录,杭州4家、泉州41家、大连101家......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内陆设立了二百多家合资企业,总投资额超过了百亿人民币。

  业务包括轮胎制造、啤酒、造纸、医药、电子、食品、机械、通讯、基础设施和一般消费品,版图囊括了大半个大陆。

  涉足行业之多,跨越地区之广,收购手笔之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史无前例!

  收购上百家企业,从来没有派驻一个人,全靠原来的厂长们继续经营,总部仅有两三位财务人员全年巡回审计。

  在商业运作上,黄鸿年充分利用了国有现行法规的某些漏洞。原中外合资法规中允许外资分期到位,中策的收购往往预付15%—20%的投入就控制了国营企业,将头批企业在海外上市后所获资金再投入滚动式收购。

  国有法律规定:外资合资方不得转让其合资股权。中策却转让了持有这些股权的海外控股公司股份。同时,中策利用中国对合资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汇价双轨制等获利匪浅。

  他在收购红宝石改组成中策时,公司尚亏损1476万港元,而仅一年后,该公司净利润竟高达亿港元,成为香港股市上的一只“奇迹股”。

  “

  请收藏:https://m.bq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